第4篇 神的國
讀經:約翰福音二:23~三:16
我們已經從約翰福音看過兩件事情:(一)迦拿神蹟。(二)耶穌潔淨聖殿。今天,我們還要接下去看耶穌如何與人講論神的國。我們知道使徒約翰寫了三類的書:@福音書。@給教會的書。@預言一一啟示錄。他寫福音書的目的,是要叫我們因見耶穌所行所教訓的而相信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換一句話說,約翰福音裏面的每一件事,都是為引發並增加我們的信心而寫的,希伯來書十一章6節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但是信心不是憑空就能製造出來的,乃是由於對主耶穌有某一方面的認識而發生、或增長起來的。約翰寫福音書,就是把這一位耶穌所行所作的,一方面復一方面,一件事又一件事,不斷地使我們認識一一祂確是神的兒子。
接著他寫書信。乃是著重告訴我們,這些因為認識耶穌而信祂是神的兒子的人,究竟從神得著了什麼?有甚麼樣的改變?真信和假信有什麼分別?真信徒的表現是甚麼?假信徒的行為又是怎麼樣?約翰寫書信就是要我們知道這一切。
最後他寫啟示錄。啟示錄裏鄭重告訴我們,「神知道」我們的一切。臨近末後的世代有人這樣說,有人那樣說﹔有人說基督在這裏,有人說基督在那裏﹔這些人說,我們是對的,另一些人說,你們不對﹔加上外面不法的事增加,人愛主的心漸漸消減,這時候你我必須曉得「神知道」我們的一切,否則你說說無法在信心的路上往前去。
我們由於認識主纔能夠生發信心﹔信了以後,還得知道我們因信得著了甚麼。那樣才可能在世上有正常的屬靈生活表現。處在未後混亂的世代,要站立得穩,我們還該曉得「神知道」我們。神知道你我所做的,神知道你我的勞苦,神知道你我有沒有為祂擺上,神知道你我暗中的奉獻,神知道你我愛祂多少。我們如果曉得神知道我們,就不會受環境的影響,也不致因有不法的事而讓愛心冷落或至失去。這就是約翰寫福音書、寫書信、寫啟示錄的三個目的。現在我們再接著前兩次約翰福音裏面的記載一一迦拿神蹟與潔淨聖殿一一來看這位可信的救主,是如何藉著與尼哥底母談論神的國,把神的榮耀顯明給世人看。
尼哥底母的為人
除了馬可福音記載主耶穌開始傳道的第一句話,說「日期滿足了,神的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信福音。」而外,約翰福音三章裏算是主開始正式和人講論「神的國」。主耶穌所以講論神的國,是被尼哥底母的問題引出來的。尼哥底母這個名字的意義是「民間的得勝者」,亦即是:「他比一般人都高超」。聖經所以把他的名字提出來,就是先讓我們認識這個人。第一,他開始認識自己有所欠缺。因此他來拜訪主耶穌,這是他勝過別人的地方。他是法利賽人,是當時猶太社會的領導人物。並且他又是猶太議會的議員,他有相當的名望,也有年紀和閱歷。但是他竟能低頭拜訪一位剛剛三十歲出頭的人一一耶穌。可見他確曾發現自己身上有所欠缺,並且希望從這位耶穌得到一點甚麼來彌補。偉大的人,不是偉大在於自以為偉大,或是他的事業(功業)偉大。一個真實的偉人,乃是不斷發現自己有缺陷,也不斷有度量以接受旁人的幫助。雖然他已經是一個有年紀,有地位,是當時代社會的領導人物,但是他能夠因為聽見了耶穌的事,心被震動要來拜訪祂。這的確是他勝過民間一般人的地方。我們若常以為自己可以給人一點什麼的話,恐怕就證明自己乃屬於失敗者的行列。最可憐的人,莫過於有偉人在你我身邊,而你我竟不覺得有需要他的地方。主的恩典是我們隨時可以支取的,但我們是否時刻發現祂是我們的寶貴呢!第二,尼哥底母勇於糾正自己團體的錯誤。有一次法利賽人差役去捉拿耶穌,差役回來告訴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說:「從來沒有人像祂這樣說話有權柄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對這些差役生氣,說:「你們也受了迷惑麼?官長或法利賽人豈有信祂的呢?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當時尼哥底母即勇敢地站起來,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麼?」他的意思是:「律法不能這樣的應用﹔你我講百姓不明白律法,然而你我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是更顯得不明白律法了。」尼哥底母能勇敢的糾正自己團體的錯誤,他的確顯出是民間的得勝者。主耶穌被人釘十字架死了,他帶了一百斤的沉香沒藥來膏耶穌,纏裹主耶穌的身禮。當眾人都棄絕耶穌,對他不再存盼望的時候,他還是那樣勇敢,對所尊敬的人,所持的態度是始終如一。我們還可以看見尼哥底母的第三個特點:他心裏有話就說出來,這一天來見主耶穌,他心裏實在有話,所以就到耶穌面前來說,這就是他勝過民間一般人的優點。
夜間來訪問
尼哥底母為什麼在夜間來訪問主耶穌?有的人說尼哥底母顧面子,因為他是議員,如果白天去聽耶穌講道也許會有失尊嚴,所以選夜間比較方便。可是我們仔細讀聖經,發現這種推論不太恰當,我們從他以後在大祭司和法利賽人面前那種為真理侃侃而言,和他在耶穌被釘死後拿著香料來膏主的態度來看,他絕不像是屬於那些畏首畏尾之輩的人。查讀前後的記載,我們覺得尼哥底母是一個思想細膩、感覺敏銳而勇於行動的人,這的確又是他勝過一般人的優點。尼哥底母也許是白天聽見耶穌行了許多神蹟,他不等到明天,當天晚上就來求見耶穌。而且從他求見耶穌和耶穌談話之間,我們發現他的思想敏銳細膩,而且言語謹慎。當他見耶穌的時候,稱耶穌為拉比(先生)﹔他推崇耶穌為師傅,並且分析著:若不是神與耶穌同在,耶穌就不可能行出這些神蹟來。說到這裹,他似乎說不下去了。主耶穌是知道他心中所有的意念的。也不必等他說下去,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尼哥底母原是以為:「你(主耶穌)有神同在,能行神蹟,若把行神蹟的力量和功夫拿來教訓人,不是更有價值和功效嗎?」他認為這位耶穌,若把力量花在教訓上,將塑造出一些更有用的人們,不致於只擁有這些因其神蹟而自以為屬於祂的烏合之眾。他雖然心中存有這種意念,但卻唯恐傷害了對方而不肯說出口來。但是主耶穌早知道他的心意,正如知道那些因見神蹟而信祂名的人的心一樣。那時候,尼哥底母心中所注意的是「師傅」和「教訓」的問題,而主耶穌答覆的是超過師傅和教訓,乃是榮耀的「神的國」。
何謂神的國
甚麼樣的師傅,就傳授甚麼樣的教訓﹔教訓高明,人民的德性也高尚,這是不能磨滅的事實。但是主耶穌所提出的「神的國」確比教訓包含更多,更實在。聖經中講論神的國,有的地方重在神的管理主權﹔如,神的靈在那裏,神的權能就在那裏,也就是神的國臨到了那裏。但是主耶穌所講論的「神的國」,是和教訓發生關連的,這真所講「神的國」,可以用一句我們的話來解釋它,就是包括著神本性一切豐富的屬靈內容。比如:一個地上國度的存在,不只在乎它的防衛武力,更決定在於它的「文化」,如果一個國家文化水準高而豐厚,它就具有不能被推翻的內涵力量。若是一個國家,它沒有「文化」,則它的武力、領土、人民、主權再強、再多,也將很快歸於淪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尼哥底母是法利賽人,是猶太社會的領導人物,他內心巳經發覺缺乏更有價值的教訓,他發現主耶穌有神與祂同在,他以為耶穌若能來施行教化,該是最好、最合適的。而耶穌早巳看穿他心中的想望,遂回答他以「神的國」。尼哥底母聽了完全明白這個中的意思。
這又是約翰福音所以記載這段事實的主要原因,要我們曉得這位耶穌,是知道萬人心底的主,他怎樣知道那些因見神蹟而附從他的人是不能交託的,同樣,祂也知道尼哥底母對祂寄望的用意。在約翰福音第二章和第三章銜接的地方,應該加一個連接詞一一「但是」。原文的意思是這樣,群眾看見耶穌行神蹟,許多人都信了祂的名,且把自己算做是屬於耶穌那一群的人。「但是」尼哥底母來見耶穌,尼哥底母心裏以為耶穌也許被這些因見神蹟而跟隨的群眾矇蔽了。可是當他啟口尚未說盡頭一句開場白,主耶穌已經超越過他心中的意念,指明答覆了一切的問題。
有好的師傅和好的教訓,不一定有「國」,而一個國度卻當然包括有一切的教訓。「神的國」的最高意義該是重在具備有神本性一切的豐富,主耶穌給尼哥底母講論神的國,就是指出她將帶給世界一種超過教訓以上的屬靈豐富。比如甚麼叫「中國人」,不是入中國籍就是中國人,乃是你這一個人的確承受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你這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每一點,每一部分,都看出你是一個中國人。甚麼是美國人,不是你能講美國話就證明你是美國人,乃是從你的表現處處都看出你是帶著十足的美國文化典型,主耶穌對尼寄底母講說「神的國」,意思是說,尼哥底母啊!你心裏所要求於我的,是希望我把神的真理教導給百姓,但是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乃是要把神本性一切的豐盛帶給你們。這兩個境界,是何等的不同。在第一章末了,耶穌把拿但業在無花果樹底下的故事說了出來,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第二章給我們看見,祂使水變成好酒、又顯明祂是神的兒子。再給我們看見,祂雖是一個拿撒勒人,卻在整個猶太社會權勢面前剛強行事一一潔淨聖殿。這是又一次表明祂的背後有神的國支持祂。同時也給我們看見,祂不只知道每一個人的心,並且滿足的解答了尼哥底母心底的問題。
神的國與教會的見證
夜間來訪問
尼哥底母為什麼在夜間來訪問主耶穌?有的人說尼哥底母顧面子,因為他是議員,如果白天去聽耶穌講道也許會有失尊嚴,所以選夜間比較方便。可是我們仔細讀聖經,發現這種推論不太恰當,我們從他以後在大祭司和法利賽人面前那種為真理侃侃而言,和他在耶穌被釘死後拿著香料來膏主的態度來看,他絕不像是屬於那些畏首畏尾之輩的人。查讀前後的記載,我們覺得尼哥底母是一個思想細膩、感覺敏銳而勇於行動的人,這的確又是他勝過一般人的優點。尼哥底母也許是白天聽見耶穌行了許多神蹟,他不等到明天,當天晚上就來求見耶穌。而且從他求見耶穌和耶穌談話之間,我們發現他的思想敏銳細膩,而且言語謹慎。當他見耶穌的時候,稱耶穌為拉比(先生)﹔他推崇耶穌為師傅,並且分析著:若不是神與耶穌同在,耶穌就不可能行出這些神蹟來。說到這裹,他似乎說不下去了。主耶穌是知道他心中所有的意念的。也不必等他說下去,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尼哥底母原是以為:「你(主耶穌)有神同在,能行神蹟,若把行神蹟的力量和功夫拿來教訓人,不是更有價值和功效嗎?」他認為這位耶穌,若把力量花在教訓上,將塑造出一些更有用的人們,不致於只擁有這些因其神蹟而自以為屬於祂的烏合之眾。他雖然心中存有這種意念,但卻唯恐傷害了對方而不肯說出口來。但是主耶穌早知道他的心意,正如知道那些因見神蹟而信祂名的人的心一樣。那時候,尼哥底母心中所注意的是「師傅」和「教訓」的問題,而主耶穌答覆的是超過師傅和教訓,乃是榮耀的「神的國」。
何謂神的國
甚麼樣的師傅,就傳授甚麼樣的教訓﹔教訓高明,人民的德性也高尚,這是不能磨滅的事實。但是主耶穌所提出的「神的國」確比教訓包含更多,更實在。聖經中講論神的國,有的地方重在神的管理主權﹔如,神的靈在那裏,神的權能就在那裏,也就是神的國臨到了那裏。但是主耶穌所講論的「神的國」,是和教訓發生關連的,這真所講「神的國」,可以用一句我們的話來解釋它,就是包括著神本性一切豐富的屬靈內容。比如:一個地上國度的存在,不只在乎它的防衛武力,更決定在於它的「文化」,如果一個國家文化水準高而豐厚,它就具有不能被推翻的內涵力量。若是一個國家,它沒有「文化」,則它的武力、領土、人民、主權再強、再多,也將很快歸於淪亡。這是歷史的教訓。
尼哥底母是法利賽人,是猶太社會的領導人物,他內心巳經發覺缺乏更有價值的教訓,他發現主耶穌有神與祂同在,他以為耶穌若能來施行教化,該是最好、最合適的。而耶穌早巳看穿他心中的想望,遂回答他以「神的國」。尼哥底母聽了完全明白這個中的意思。
這又是約翰福音所以記載這段事實的主要原因,要我們曉得這位耶穌,是知道萬人心底的主,他怎樣知道那些因見神蹟而附從他的人是不能交託的,同樣,祂也知道尼哥底母對祂寄望的用意。在約翰福音第二章和第三章銜接的地方,應該加一個連接詞一一「但是」。原文的意思是這樣,群眾看見耶穌行神蹟,許多人都信了祂的名,且把自己算做是屬於耶穌那一群的人。「但是」尼哥底母來見耶穌,尼哥底母心裏以為耶穌也許被這些因見神蹟而跟隨的群眾矇蔽了。可是當他啟口尚未說盡頭一句開場白,主耶穌已經超越過他心中的意念,指明答覆了一切的問題。
有好的師傅和好的教訓,不一定有「國」,而一個國度卻當然包括有一切的教訓。「神的國」的最高意義該是重在具備有神本性一切的豐富,主耶穌給尼哥底母講論神的國,就是指出她將帶給世界一種超過教訓以上的屬靈豐富。比如甚麼叫「中國人」,不是入中國籍就是中國人,乃是你這一個人的確承受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你這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每一點,每一部分,都看出你是一個中國人。甚麼是美國人,不是你能講美國話就證明你是美國人,乃是從你的表現處處都看出你是帶著十足的美國文化典型,主耶穌對尼寄底母講說「神的國」,意思是說,尼哥底母啊!你心裏所要求於我的,是希望我把神的真理教導給百姓,但是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乃是要把神本性一切的豐盛帶給你們。這兩個境界,是何等的不同。在第一章末了,耶穌把拿但業在無花果樹底下的故事說了出來,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第二章給我們看見,祂使水變成好酒、又顯明祂是神的兒子。再給我們看見,祂雖是一個拿撒勒人,卻在整個猶太社會權勢面前剛強行事一一潔淨聖殿。這是又一次表明祂的背後有神的國支持祂。同時也給我們看見,祂不只知道每一個人的心,並且滿足的解答了尼哥底母心底的問題。
神的國與教會的見證
你我今天對「神的國」的領會,應該超越過原有的觀念。一切合乎聖經正統的教訓和制度,以及在事奉生活中的活力,不一定就代表神的國。但是神的國,必然包括這一切。所有合乎聖經的教訓、真理、和事事的熱心......等。必須經過時間的過濾﹔唯有經過時間的過濾還能存留下來的才算得是屬靈的一一才是教會的見證。
甚麼樣的教訓,就產生甚麼樣的基督徒生活,這是確定而明顯的道理。但這不過給我們曉得教訓的影響力,並不是說凡教訓都能將人帶進神的國。神的國的豐富,是遠超過一切地上之國的。是世人一見就羨慕又被吸引的。一個世上的國度,若沒有自己的文化為內容,它必定存立不久。照樣,教會若是缺少屬天的豐富內容,也不能在這罪惡世代潮流衝擊浪濤面前彰顯出神榮耀的光輝。
教會要有屬靈的見證,首當謹防人的教訓。(太十六章6節)一時富有衝力的教訓,不一定就是神的國一一神本性的豐富。教會的見證,絕不是神的國之外任何事物所可以代替的。
主耶穌乃將神的國帶給我們,也就是要你我接受神本性一切的豐富。神本性的豐富若實際臨到我們的生活,我們勢必發生屬靈的改變。就如「施比受更為有福」,這不單是一句教訓,它若是於教會中成為屬靈生活屬性的一部份,我們試想這個教會的見證會成為甚麼模樣。耶穌又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耶穌又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這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假若你我對一切不法事情的反應,都是接受這種屬靈生活屬性的薰陶,這個世界將成為多麼美好?!
主耶穌和尼哥底母講論神的國,尼哥底母知道這個遠遠超越他所盼望的。只是他對耶穌所說的「重生」,委實叫他無法想像。所以他回答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今天你我和尼哥底母的情形恰正相反。我們對於「重生」認識比較清楚,但是對神的國的意義,卻祇是囫圇吞棗式的領受罷了。
重生與神的國
重生這個辭含有雙重意義:(一)從上頭生的。(二)原有肉身的生命之外,從神的靈再生一次。人們要得著重生生命這個恩典,不是在於遵行什麼方法和制度,乃在於認識在聖靈裏面的故事。正如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知道它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從靈生的,也是如此。雖然這樣,卻又是具體而確定的,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路上,因為怨瀆神和摩西,就有火蛇進入百姓中間,以色列中被咬死了許多人,百姓到摩西那裏,承認他們這樣怨瀆神有罪了。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神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火蛇咬的人,一望這蛇,就必活。這是確定而具體的救法。今天你我信主耶穌,得看聖靈的重生也是如此。只要舉目仰望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向祂承認我們的罪,求祂的實血洗淨﹔口裏承認耶穌為主,心裏相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這十分合乎科學的邏輯,誰不相信,請你照道個方法作實驗,那個結果就是得救一一重生,百試百靈。照樣,神本性的豐富,也不是從研究明白得著的。乃是你我每當遇見任何難題,是人間文化和教訓所不能解決的,你說只要仰望這位復活的耶穌,這位 復活的救主,就要把神的國的權能和豐富,都賞賜我們。這位已經被舉起來的人子一一復活的耶穌,是解釋你我一切問題的。祂是我們確定的救法。祂不是在甚麼規條、或制度裏面,乃是在聖經活潑的自由裏。
神的國和神的愛
這時後耶穌好像把尼哥底母擺在一邊,轉向全人類說話,祂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于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意謂,無論就重生,或是神的國說,你們要體會並進入這個境界,必須知道道一切全是神愛的賜予。「神愛世人」是一句多麼簡單的話,但又是多麼不容易體會的一個真理。大約在一百二十年前,戴德生弟兄隻身搭一條載重不及四百七十噸的帆船離開他的祖國(英國)到中國來傳道。母親送這位獨子出遠門,他們在船中禱告唱詩,滿被恩感,也作完臨行的祝福。這時船已起碇,戴母離船坐在岸上靠邊的一木頭上﹔忽然她覺得週身似乎被一團冷氣所襲擊,從頭到腳猛烈戰抖,全身頓成木雞一般。逼得戴德生弟兄只好跳下來擁抱著母親,勉力再用主的話安慰她一番.....大副也安慰他(她)們:「保持勇敢的心」。船開向水閘的時候,戴母跟著走。後來戴德生弟兄說,那時他母親心裏絞出來的哭聲,好像刺透我一樣。這時才完全明白,「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的意義之真切。親愛的弟兄姊妹,重生、神的國、和神的愛是不能分開的。神所能賜給世人的一切,全繫因於祂愛我們。我們能否領受並生活在神的國,受神本性和屬靈智慧的充滿,端賴你我對神的愛的認識和承受的度量。保羅面對患難,患難使他生出忍耐、老練、到不至於羞愧,且滿了榮耀的盼望。因為他知道,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的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主耶穌和尼哥底母所講論的「神的國」,除非我們領受神的愛,不然也無從進入祂的實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