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2011-12-19 逝世十周年紀念文

活石、張叔叔與我
張愛華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鸿踏雪泥……..」,回憶過去的時光,有許多難忘的場景,有些卻已漸漸遠去,不會再相遇?在時空交錯的回憶中,我有時突然問自己,我為何會在此?我又會去哪兒?我是夠老了,但我又學到了什麼呢?哲理學問永難通透,向人學比較快,張叔叔就是一個讓人很佩服,很可以學習的榜樣。

最讓我佩服張貴富弟兄的是他對於人生的定位,他對於生命的態度,還有他生活中的實踐力。貴富弟兄名字是很多人所嚮往的:「富」與「貴」,但他生命中卻不追求世上的富貴。自從信從主耶穌之後,他積極服事主,放棄老師的俸祿,追求認識主,加入會所成為主要的同工,為傳福音擺上甚多,不辭辛勞、不畏人拒地向同胞傳福音,教導信徒明白真理。爾後雖有幾年時間從商,卻仍惦記著福音的債未還,回到老家,竟開創起一番很不容易的福音事工,當時除了要籌集資金、人力、事務外,還要對應一些居民的阻擾,可謂篳路襤褸、創業維艱。當然一切都是主上帝在開路,也是許多愛主兄姐們的投入,但也需要有一位能服眾的領袖來匯集人心,而其也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張貴富弟兄是這樣擺上的,而其家庭也是跟著付出和支持的

我與張貴富弟兄共處的年日並不長,約有八九年之多,但印象十分深刻,在我看,他真是一位勤奮的傳道者,不但孜孜不倦地海內外培靈佈道,而且勤於筆耕,著作等身,以文字解人疑惑、剖明真道,我在活石教會聚會並不知其功力遠播,直到有一次在政大與一位商院的老師談話,才知有心學習的人將其著作視為寶物。有時想想自己在教育學術界終日忙忙碌碌,究竟有多少成果可以流傳下去,發揮作用?另外,張貴富弟兄做為老師的熱誠令人難忘,我和宋珮曾成為張貴富的主日學學生一年左右,我們兩個學生有時會遲到一點,有時上課會精力不濟,但老師都是準時來,還幫我們準備好研習教材,回想真是汗顏和感佩。

從領導的角度來看,張貴富弟兄不是制式化的組織領導者,他並沒有營造一些熱鬧的活動或事工,但他也會積極地推動一些全教會性的事工,印象最深刻的是「福音勇士」、「福音對話」等。他自己設計手冊內容,經過精美的包裝,訓練弟兄姐妹使用,從某種角度來看,他像是現代大型活動的企劃者和促進者,當時我覺得大家反應好像不夠積極,心裡想:張叔叔你何必這麼費周章?這些很重要嗎?但今天自己也參與著教會事工的設計與推動時,才體會到張貴富弟兄的心意,他要忠於神對他的託付,他要站在被神很容易推動的位置,在屬靈的破口之處抵禦,或者神可以使用他做一些事。如今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我問自己:我當如何生活?
(本文作者為目前執事會主席)
最好的禮物
張咀亮
賽德克巴萊的阿飄
  到了霧社,先拜訪當地的派出所,表明來此地傳福音的意思,並尋求住宿落腳之處。
  村長用奇怪的音調尋問:國小校長的宿舍是空的,你們一群人若不介意,可以住那兒,只是久未使用,需要打掃一下。
 大伙二話兒不說,扛起行李往校長宿舍邁進,村長隨行在旁,很關心的幫忙打掃,並預備一些生活用品,天未黑就早早離去。
   一夜好眠,一早就被村長以及村中長老敲門聲吵醒,怎麼這麼早就送早餐來,一進門就東問西問:
   ”睡得好嗎?”
  “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
   原來校長宿舍是當年霧社事件,日軍和族人最後廝殺之地,村長說,你睡的房間是校長殉職之地,在客廳日軍死了無數人。有人曾住這裡,半夜都會被阿飄吵醒,有說日語的,有說山地話的,你們可以一夜好眠,你們是拜什麼的。從此開始我們霧社傳福音的工作。
   以上是爸爸26歲時,媽媽懷郇中,剛要生產時,和唐媽媽在霧社傳福音的故事。

Horiana 的阿飄
   話說,過了六十年,抵達索羅門群島的首都Horiana,住在一個日本人開的旅館。第二天一早,同事慌張的跑來問,你房間有聖經嗎?因他的房間沒有聖經,我自己有帶,就把房間裡旅館的聖經給他。奇怪了!這人怎麼開始靈修了,原來昨夜沒睡好,不是電話響了沒聲音,就是敲門沒人影,嚇得躲棉被過了一晚。
   原來Horiana在二次大戰,是美軍和日軍對峙的地方,雙方死傷不少。海灣底下躺了40幾艘軍艦,號稱海底是鐵的。晚上會有兩次狗叫,一次在十點左右,聲音比較整齊。一次在半夜十二點左右,聲音比較零亂。據說十點鐘是日軍晚點名的時間,阿兵哥集體行動,所以狗叫比較整齊。半夜是美軍離開酒吧的時間,人員比較零散,所已以狗叫比較零亂。所以不難想像,半夜的Horiana,路上看到的,到底是人?還是阿飄?

認識耶和華
“認識耶和華”,是父親給我們子女最好的禮物,不論到鬼地方,“某外交官因說了這句話而被驅逐出境”,或到非洲巫毒教的發源地,都可以平安度過。我雖然行過死蔭幽谷,也不怕遭害。我們相信耶和華的慈愛,永遠常存,且信守不渝。月或有陰晴圓缺,天或有不測風雲,耶和華的慈愛,不因這些攪擾而有所打折,就像烏雲之後的太陽,不會因烏雲的遮蔽,而失去其光芒。
 耶和華是守約施慈愛的神,我們相信,也會繼續的傳給下一代。爸爸,我愛你。耶穌,我愛你。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長子)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洪玲玉

十年前外子抱著家翁熱熱的骨灰甕,於凜冽的寒冬,由親友及眾弟兄姊妹陪同將之安葬於基督教平安園。墓碑上刻的正是題目這幾個字。

文虹的訂婚感恩禮拜大費周章選擇爺爺建立的教會,而非省事的飯店。就是記念。傳承爺爺的傳福音。作主工的美善。且學習爺爺建立無教派的教會; 不固步自封; 能接受異己的新理念; 傳福音跟上潮流。當日不論讀經。禱告。證道。證婚。祝禱。祝頌,司琴,列席共有十位不同教派的牧師,十位長老。他們自動要求服事,不約而同提及與家翁共事,特別是查經的帶領。

家翁建堂是以 神的錢做神的事。教會的上級是 神而非人。有鑑於位處政大附近,僑生不少。選擇開放三。四。五樓作為退修會營區及之後的男女生單身宿舍。晚間查經禱告。昔日回僑居地的年輕弟兄姊妹, 如今個個是神國的精兵; 留在臺灣的也成為教會,福音機構的大枝幹。

憶及由萬芳醫院病房移至太平間,當時無空位,與佛教徒遺體共處一室。家人不免有點嘀咕。但我寧可相信家翁抓住為隣床傳福音的機會。

之前瞞著昏迷的他及家人,私下與外子選擇墓穴。背山面海,對著翡翠灣,太平洋。 因為他愛山又愛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負責的牧師,基督徒經理,員工均感佩他作主工的精神。十年來每年數度捧鮮花到墓園,發現是園中最被照料的。明知他的靈已安息主懷,仍不免吐露心聲,尋找建議的聖經章節……

中國人言:「死後留名」。十年間遇見認識,不認識的基督徒,非基督徒提及家翁,總是感念。我們也白白被善待。

十年前我滿頭烏絲,如今白髮蒼蒼,當中也送走[家姑]。張家已有第四代;教會已有新血輪。長媳的責任已了。似乎該頤養天年。
但「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卻印在心版上,久久不已……

               中華民國1001211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長媳)




憶父親
張郇生
10年很快就過去了,但回憶起父親感覺又像距離遙遠!

父親(1924.1.30 ~ 2001.12.19)生於日治時期(1895 ~ 1945),歷經殖民統治、二次大戰,台灣光復,國民政府遷台等重大政治及社會的變遷。出身貧農之家,也無好的學歷,聽長輩描述:父親推一部脚踏車就從木柵下山到台北謀生。有點像舊約時雅各拿根手杖就出門闖天下。還好有上帝眷顧,一家七口才能溫飽。

小時候不常見到父親,因他「早出晚歸」:天未亮就騎脚踏車從三重到台北,晚上小孩睡著了才回到家。但是我會感覺到父親的存在和關心,有時候早上醒來桌上會有一本新書,例如萬有文庫、童話故事、愛的故事等等,那時我會顧不得吃飯,恨不得很快看完書才去上學。

他也帶我去逛重慶南路的書店,讓我自己挑一兩本書。家裏也訂兩份報紙:中央日報和國語日報。記得有一天家中多了台二手的GE牌真空管收音機,中廣的兒童節目從盒中出來,感覺十分神奇。廣播劇、球賽轉播是很受喜歡的節目。

到了中學時期家中出現了留聲機,靈格風、英語九百句的唱片也出現了。他也讓我們知道,會替我們小孩付大學學費。但日後家中五個人同時上大學,要繳學費時,看到父親一早拖著沈重的脚步出門,為的就是籌措孩子們的註冊費。但他從無怨言,因他自己沒有上大學,深深知道教育的重要。他自己也有一個大書櫃的書。

我上大學時,他送了台手提式打字機給我,他深知英文這種語言工具的重要性。畢業時送我一台OLYMPUS的相機,也成為日後工作上的好工具。當我初就業要短期赴美國時,父親竟能安排在美的弟兄沿途接待,好像在國內出差一般。

他也送我中文和英文的聖經,我自己比較喜歡 The Amplified Bible ,因為淺白易懂,我很快就把新約看了一遍。回憶至此,父親都提供了保護和供應的角色,但他自己却是如聖經所說,「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他吃下了艱難和困苦,他一生困苦,但把豐富供應他人,把主的愛行出來。小時候家中也曾經接待過還俗的女尼和更生人。

父親沒有要求過我什麼事,只對參與教會事工有過要求。比如擔任執事,教會學舍的查經班教師,小組及家庭查經班教師。5年前我開了英文查經班,應該也符合他的期待。在這些年來準備查經資料時,發現父親的著作(列在本文之後)竟然是十分的有系統。
 父親在我現在的年紀開始了活石教會,近日再看他寫的《創堂的話》頗有感觸!活石應有神家的實際,也是學習場所。所以過去的查經班、學舍、路加出版社的出版品都是聚焦在這點之上。當年活石學舍的構想,就是希望大學生能夠副修聖經學分,一如今日大學的双學位的設計。大學畢業時,亦同時擁有裝備齊全的聖經課程。

檢討活石今日的光景,路加出版社、活石双月刋、學舍等,都己走入歷史,我們今後要如何在這根基上建造?需要謹慎,更要勤奮!前面提出父親的著作,大約每年寫一冊,我將它整理分類如下,若仿照四年學制來學習,應可一窺聖經的堂奧!

初信造就 (一年)
信徒造就(錄音帶、書)倪柝聲弟兄原著張貴富弟兄編整
福音對話(錄音帶、書)張貴富弟兄著
福音勇士 1994 張貴富弟兄著
默想耶穌 1996/04 張貴富弟兄著 香港天糧出版社

進階造就 (二年)
聖經鳥瞰(舊約、新約)張貴富弟兄著
耶穌的行程 1996/04 (1997/07) 張貴富弟兄著
約翰福音的信息張貴富弟兄著

研經造就 (三年)
使徒的故事 1997/03 張貴富弟兄著
以色列的故事張貴富弟兄著
眾先知的聲音張貴富弟兄著
聖經預言張貴富弟兄著

專題研究(四年)
題目及教材另定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三子)






耕耘  神話語的人
張郇慧

印象中的爸爸,總是坐在書桌前,而面前擺的一定有一本聖經,旁邊散放著幾本翻開的參考書。他在  神的話語上很用功,從各種方法、角度研讀聖經,並把他從聖經的領受化成講章、書籍、小冊子。他會對照聖經的前後,並找各種參考書來比對,很多聖經的研究參考書都是英語寫的,他不懂英語,他會要我翻譯給他聽。依稀記得那時我還是高中還是剛上大學,沒有甚麼語言學的背景,對於參考書上討論希臘文的文法或是詞意的一些術語似懂非懂,也不知跟這個經節有甚麼關係,就只能依據字面意思翻給他聽。自己翻得很心虛,但他好像懂得作者的意思,補足了我在翻譯上的缺失。如果不是對  神話語有深入瞭解,對聖經的背景熟習的人,大概無法辦得到吧!現在我有語言學的訓練,如果他再請我翻譯的話,我一定做得更好。我還曾經跟他說,我想研究大衛的一生,並將其一生對照他所寫的詩篇,看是否能釐出大衛在甚麼樣的情況下寫出詩篇的。沒想到他認為這個題目很好,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我還沒有完成。而他在世時已經完成了好幾本書了,想起來真是慚愧!

他不但自己努力於  神的話語上,他也希望我們一樣能好好讀經。小時候,爸爸很忙,在教會的服事很多,晚上回到家,他在我們做完功課後,上床前,召集大家一起讀聖經;每個人讀一節,全家輪流讀,我們不懂的他解釋給我們聽,最後還要我們每個人選一節經文背誦。我記得讀到傳道書最後一章,作者用很多譬喻的方式講人老的時候的景況,那時我完全不懂那是甚麼意思,經過爸爸的解釋,豁然開朗,覺得聖經真是本奇妙的書。

他要我們從小明白聖經,他瞭解明白聖經是一生的功課,就像保羅對提摩太說的「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他到香港講道,替我們每個人買了聖經,我還有一本英文聖經。他是那樣默默的用他的行動讓我們知道聖經的寶貴,他就像一個好老師,把最好的材料交給我們。
       
有一次講道中他提到,他有一本聖經,是他十分寶貝的,因為他把讀經中所得到的亮光,還有閱讀其他參考資料得到的資訊,全部都寫在聖經上,沒想到那本聖經居然不見了,他十分的懊惱,因為失去了許多寶貴的資料。但是後來他讀完全沒有註釋的聖經,神卻給他不同的看見,比他先前有的更多。他就明白詩歌上說的,「你所收去的東西,祢以自己來代替」的意義。以後他就不在聖經上加註,不會受限於註解的詮釋,這樣每一次的讀經才會有不同的體會,  神也會給他不同的話語。


他對聖經「情有獨鍾」,每天看,每天讀。他每天早上七點就離家到教會,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一下後,又到教會去,到了晚飯時間才回來。晚上吃完飯,如果不需要聚會或是查經,他一定在書房內,繼續研究他的聖經。讓我想到我在美國唸書時候的美國家庭父親,他是個退休的牧師,已經80歲了,也是每天在電腦前面寫書、寫講章,將他對聖經的領受寫下來。我們看到這些敬畏神的人,是如何在話語上的擺上。十分的專注於研讀聖經及  神家裡的事。

除了自己讀,他還鼓勵大家讀,開了許多的聖經班陪大家讀。那時全教會除了主日有成人主日學以外,晚上還有許多查經班,大家對於聖經學習十分的渴慕。爸爸幾乎每天晚上都到不同的地方查經,只要有人願意上課,他再忙也一定會找出時間。我開車送他去,就跟著一起上,他對於聖經班同學的問題,都能因人施教,且有說不完的人生故事,把難懂的聖經章節,透過人生故事闡述,讓人明白。

有一次我跟學校一個老師走在一起,她跟我說她很懷念我爸爸的講道,我十分驚訝,因為我沒想到她居然聽過爸爸的講道。原來是她在政大團契的時候,爸爸常到團契講道。他在講道當中將聖經的話語生活化,難怪讓人懷念!

在他離開我們十年後,我們紀念他,當以他在聖經上耕耘為榜樣,讓我們彼此勉勵「常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因為知道那一天「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個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林前三13-14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女兒)














想念阿公身影
張懷安

雖然阿公離開很久了,但是看到阿公在創堂時留下的文字。我想,不單是思念阿公這個人,而能更進一步思想,神在這教會的旨意以及學習如阿公尊神旨意行在正道上之意念。教會的根基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力別的根基。這實在不容易,願不竊取神的榮耀並期許能夠時常思想神的話語免得偏行己路、絆人跌倒。
很想念他從家中走到教會、教會走回家中的身影。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孫子)



跟隨榜樣
張意才

一般人說「富不過三代」,其實信仰若沒有榜樣,若不是自己的,也不會過三代,就像偶爾會聽到「上帝只有兒子,沒有孫子」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都直接跟主有關係,所以我們彼此稱弟兄姊妹,沒有稱伯叔、祖孫之類的。但是我們的確從阿公算起,是第三代基督徒,會有這個信仰,也的確是看見了榜樣,所以才會跟隨。
道。我,也許不,沒有一點為難,所以好像很自然地羨
但真的要作傳道,要牧會,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會想,如果阿公現在還在,教會是什麼樣子呢?最近每日研經釋義讀到申命記結束,我在想,如果大膽一點說阿公像摩西,他的一生是上帝所安排的,他是與神面對面的,摩西要帶以色列人要進迦南地,但上帝沒有讓他走進去,而我們也好像百姓在曠野走了許久…,在他逝世十週年,活石教會快要邁向三十年的時候,我們可以作什麼呢?讓我們再次從他創堂的話及上帝對活石教會的心意,思想信仰可以如何傳承下去。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孫女)

感念阿公,感念基督
             張文虹

    十二月對活石基督教會來說,除了紀念道成肉身的神,也同時讓我們想起有一位忠心回應神愛的僕人。若非一句我願意,這個家庭、這間教會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我也因神的呼召踏上了這條全職服事的道路,才更加明白服事的艱辛與不易,這也使我越發地敬重阿公。現今教會普遍的問題是,努力帶領人得救,但似乎失落了帶領門徒的信心與愛心。而阿公服事的歲月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榜樣帶領了許多的後進,使我們如今能在教會界中看見他們的身影。

    最近讀經時發現一處有趣的經文,在哥林多前書1611-12節:「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裏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可能因為自己是年輕傳道人,所以對這句更有體會。我想,我們大家一起追求成聖的過程中,真的很需要彼此包容、接納與珍惜,不只是自己好,更渴望對方好。

    基督來到世上時,可說是眾人皆醉他獨醒。禱告所揀選的門徒卻個個不成器,我每每看到彼得的軟弱也覺得跟自己很像。而基督總是選擇以愛來扶持信心軟弱的門徒,這是你我都需要努力學習的方向。我也想到,除了努力廣傳福音,自己也要學習帶領門徒,彼此成全。願我們彼此激勵能更體貼神的心意,聽神的聲音。願活石教會汲取主那湧流的活水江河,從靈裡剛強、活潑起來。

(本文作者為張貴富弟兄孫女)


一粒貴重的麥子──懷念張叔和師母
陳世英敬撰2011/12/10

感謝讚美主,有五年時間(1984-1989)蒙張叔和師母牧養和照顧及教導,使我這小子從懵懂無知到恩典滿滿,享受在地如天的生活。我們和孩子都在張叔和師母的關心愛護下有平安、喜樂、成長。只有大大努力追求長進,才不愧張叔和師母長闊高深的愛。僅提幾件大事表達對他們的感恩和追思。
一、六三水災的扶持:記得剛搬到木柵,就碰到六三水災。我們家一樓和地下室都淹水。幸好張叔和師母邀我們到他家避難,孩子也安全無虞。真感謝他們。又聽說教會也淹水,但有一張弟兄努力搶救,使教會災害降到最小,為此感恩。
二、查經時的鼓勵:張叔注重門徒訓練,因此在周間晚上開查經班,查希伯來書。我分享看校園的書的心得,張叔竟大大鼓掌為我喝采,讓我受寵若驚,也因此奠定我一生查經、研經的基礎。
三、開放家庭的招待:我跟從聖若有什麼缺乏,去張叔家按門玲,師母總是開門歡迎我們。而且常招待我們吃飯、吃水果。師母的菜比外面的好吃。我們因此都變胖了。
四、服事的操練機會及提拔。有一年慶祝聖誕節,蒙大家採用我寫的劇本,演出精彩,至今我還記得那一聲槍響。也鼓勵我在文字事奉上更盡心竭力。又蒙張叔選為執事,讓我有更寬廣的事奉觀。
五、文字事工的推動和重視及支持。蒙張叔幫助,我開始活石雙月刊的編輯和邀稿,忙得不亦樂乎。而張叔是最好的稿源和顧問。而常在我心的就是張叔贈送從聖的聖經上所題的「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十五章13節〉
六、真理的護衛和實踐。張叔除講道、牧養、關懷外,在活石雙月刊分享讀經心得和建造教會之路,使眾弟兄姐妹得到真理的餵養,自然有護教和見證的能力和基礎。
七、用愛心說誠實話。有一次到張叔家去,不料張叔說:那傻父母來了。我年輕氣盛,頂了一句:天下沒有不傻的父母。今日想來,的確罵得好。我們那時對婚姻、家庭的真理真是懵懂。有張叔提醒,我才知道要在這方面的真理加強學習。
八、以弗所行動的魄力:我搬到泰順街,也因此沒有對教會有所貢獻。但張叔還是帶同工到我家慶賀、查經、祝福。而張叔對深坑、石碇的居民很有福音負擔,因此展開以弗所行動,到那邊植堂。可見張叔有國度的眼光和胸襟。
牧者胸懷的榜樣。張叔培訓了陳正、李文惠、林春生等兄姐,個個目前都是牧長,效法張叔
一、的榜樣,牧養群羊,使人得救、成聖。
二、生活藝術的調教。張叔常泡茶招待我們夫婦和同工,又擘建迺妙茶廬,展出陸羽的茶經等等,可見他是一位生活藝術家。尤其保有鄉下人的樸實、殷勤和好客的精神,更令人佩服。

前一陣子蒙郇慧教授開車載我們夫婦一起到金山基督教平安園掃張叔和師母的墓。才驚覺張叔離開我們已十年,師母也三年了。我老三也讀碩士班一年級了。真是要把張叔和師母的嘉言懿行傳說給後代聽,因為我們都是張叔和師母這粒貴重的麥子所結出的果子,謹以此文紀念所深深敬愛的張叔和師母。願神祝福各教會興盛成長、張家福祚綿綿。
(本文作者為以前活石會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